517.儒林大千之世(二合一章节)-《趋吉避凶,从天师府开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再向下,则是稳定出品生花妙笔层次根骨的地方豪族。

    不过,总体上来说,同一时代相同体质虽然近乎量产,但总数有限。

    “应该和文脉沟通天地灵气有关。”雷俊摇头:“若非如此,即便生育可能有损修士根基,怕是也会有生育狂潮。”

    王归元:“看来其文脉崇尚精纯尤胜血脉,若非如此,它们彼此间想来也会大肆吞并。”

    雷俊:“不强行吞并也差不多了,地域相近的各大世家,彼此关系照样盘根错节,而在历史上曾经惊鸿一现其后又完全断绝消失的根骨资质也有不少。”

    闻讯来到无间的楚昆默默听着,这时禁不住开口问道:“师兄,那方大千世界,为何会变作这般模样?”

    “上古之后,那方儒林大千世界,应该新出过一位圣师。”雷俊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王归元轻轻点头。

    儒家九重天之上推开仙门者,称为立地成圣,故而称文圣或者儒圣。

    而在儒圣之上者,则被称为圣师,与道家洞真、合道并称。

    儒家咏诵一脉,是和道家符箓、巫门神舞、巫门咒祝、武道炼体、武道兵击并称,人间最早诞生的几脉传承之一。

    儒家经学的出现,反而没那么早。

    连带儒家神射其实也是在稍晚时候,融汇改良部分武道兵击传承方才最终定型。

    在此之前,儒家咏诵一脉始终不曾出过圣师。

    圣师之名,本就源于儒家史上第一人,被誉为至圣先师者本人。

    故而后世专以至圣先师名之,而“圣师”则成为儒圣三不朽之上的境界尊称。

    因为历史和时间原因,上古大劫之前,儒家一共只出过两位圣师,便是至圣和亚圣,这也基本成为他们的专有称谓。

    可惜上古之后,皆不复见。

    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,自上古大劫后,再没出过新的儒家圣师。

    而儒林大千世界那边如此情况,则不由得令雷俊等人心生猜想。

    “那边天界不存,只剩人界和地界,前者为人间,后者为幽冥混乱妖魔丛生之所,但整体被人间儒林压制。”

    雷俊望着时之渊开口:“或许,那边的天界并非全然不存,而是生出旁的变化,甚或者,换了一种模样存在。”

    楚昆:“师兄是猜测,当前儒林存在并非单纯只是依托人间天地灵气,而是同那边的天界也有关联?”

    雷俊:“那边的周天子,和原先大同五望十六国的周天子情形类似,但仍有天子、青天、天老爷之类的说法,并且深入人心。”

    换个环境,类似说法无足轻重。

    但在那样一个世界,一个概念深入人心,往往便不可忽视。

    “这样的世界,想要撕开裂痕,自外向内远比自内而发要容易啊。”楚昆感慨。

    儒家神来之笔,相当于道家仙体根骨资质。

    之所以有“仙体”之称,在汉末人间天地灵气低落以前的时代,往往便意味着有登仙的机会。

    根骨仙体,悟性清静,得一有望成仙。

    故而有仙体之名。

    只是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,在汉末大劫后灵气低落严重对修士太不友好,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无登仙者,故而类似传说才渐渐少了。

    而到如今,环境改变,人间修道界重新随之水涨船高,迎来盛世。

    而放在儒林大千世界那边,把持一脉神来之笔根骨的一等世家望族,则意味着,其他条件相仿的情况下,他们将不断有儒圣涌现。

    而相较于寿享八百的平天下大儒来说,儒圣寿命长得多。

    故而如无大意外,这样的家族有机会拥有不止一位儒圣。

    甚至是,多位儒圣。

    袁州霍家,便是如此。

    于是到他们这般地步,民间便基本难以撼动。

    他们的对手,只剩下彼此。

    若非大的惊变,甚至可能次一等、次两等名门世家也会陆续消亡在时间长河中。

    但不巧,偏偏就有了大的意外。

    除了各大名门世家联手压制的地界群妖外,近千百年内,频繁有域外天魔降临儒林大千世界。

    其中来历,众说纷纭。

    但降临的天魔极为强横,造成儒林大千世界损失严重。

    各大世界根基,文脉依地脉而起,与地脉相合,故而守土有责。

    而一旦败落,结果则可能是被连根拔起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原因,不少家族衰亡,同时也有不少文脉枯竭。

    一地文脉枯竭,才思散归天地自然众生。

    附近民间,终于开始有天才俊杰人物涌现。

    “天才生天才,先发优势固然可能令差距越来越大,但还不至于叫人绝望,何况虽然机会远比咱们这边大,但儒林大千世界那边依旧仍有天才生凡人的情况发生,事情终究不是绝对。”

    雷俊悠然道:“那边此前最大的问题是……凡人只能生凡人,世俗百姓里诞生不了修道天才,佛、道、巫、武或多或少还有少许,儒家是完全没有,而随着文脉凝聚,儒家越来越盛,结果全部掐尖不说,挤得其他宗承也渐渐难以在民间发掘人才了。”

    各大世家,也开办书院讲学,甚至免费为民间子弟授课,扩大儒学影响,挤压其他宗承空间。

    而这些学生在儒学修行上难有大作为的同时,则因为文章经典反馈,不断帮助各大家族进一步凝聚文脉。

    文脉、自然、天地所限,同一时代顶尖人才终究有数量极限。

    各大世家,同样在不断精研改良,希望能有快人一步的发展,更上一层楼。

    只是外来之乱,改变了儒林大千世界部分地方自古以来的环境。

    其后随着时间推移,民间渐渐开始有更多杰出之人涌现。

    初期,幼苗自是生长不易。

    难得,有惊世之才横空出世,成就腹有乾坤层次悟性的同时,还兼具相当于道门道体层次的文曲星照根骨。

    独一无二的观照天地。

    自此,不局限于门楣的儒家书院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共同迎击域外天魔的同时,儒林大千世界内部也有大量儒家修行者对立,后来者自称新学,称各大世家为旧学。

    后者则以狂悖无伦、辱没斯文斥之。

    “或许,人性如此。”雷俊叹息:“到了近年,儒家新学内部,也有不同分流了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